当前位置:   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 > 绥化本地行业热点

DCMM认证价格透明

更新时间:2024-12-27 16:05:39 浏览次数:7    公司名称: 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

以下是:DCMM认证价格透明的产品参数
产品参数
产品价格电联/套
发货期限当天
供货总量999
运费说明面议
以下是:DCMM认证价格透明的图文视频
DCMM认证价格透明
  • DCMM认证价格透明
  • DCMM认证价格透明
  • DCMM认证价格透明
  • DCMM认证价格透明
  • DCMM认证价格透明
DCMM认证价格透明,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为您提供DCMM认证价格透明,联系人:宋经理,电话:13871607487、18926043348,QQ:2158148601,请联系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发货地:光明新区公明街道风景北路鑫安文化大厦发货到黑龙江省 绥化市 北林区、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庆安县、明水县、绥棱县、安达市、肇东市、海伦市。 黑龙江省,绥化市 2022年,绥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5%。

我们精心制作的DCMM认证价格透明产品视频已经准备就绪,【解锁新品!】DCMM认证价格透明产品视频,带你穿越新品体验之旅!


以下是:DCMM认证价格透明的图文介绍

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奉行“抓市场,促管理,讲效益”的质量方针,恪守“诚实守信精心制造污染保护环境以人为本遵规守法持续改进”为宗旨,愿以优良的品牌,合理的 黑龙江绥化HACCP认证价位,热情的服务,真诚与广大客户合作,共创民族工业美好的未来。

 DCMM认证价格透明



部分必备基础:现代管理与一线行动 1.1跨国汽车500强制造巨头内部密训——东西方迥异的工程思维习惯 1.2现代制造业工程师必察——什么是流程? 1.3现代制造业工程师必察——什么是“抓手”? 1.4测试检测实验室一线管理:流程中的流程——瓶颈管理 1.5企业非财务成本TheNoFinancialCost 1.6制造业“铁三角”Pick-Any-Two 1.7实验室测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案例”杂谈 第二部分认识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2.1ISO10012发展的背景 2.2ISO10012与ISO9000和ISO17025以及CMA的关系 2.3计量、测量、认证、认可、测量不确定度、合格评定等的基本概念 2.4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讲解 2.5(工业)万有控制系统 2.6现代品质(质量)十大要素 第三部分ISO10012测量体系建立与实施行动 3.1ISO10012标准条款详解与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的设计、确认、监控的要求; 3.2 有关计量法律、法规; 3.3ISO10012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文件的编写; 3.4计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方法案例 3.5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准备、实施、和改进 第四部分ISO10012测量体系深化与夯实 4.1测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和管理评审; 4.2制造业一线活跃的隐形杀手——文件 4.3执行技巧和报告 第五部分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追求的目标、措施及审核要点 5.1测量管理体系运行关注要点 5.2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及异常发生的控制措施 5.3ISO10012内审员要求及审核注意事项 5.4测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目标及意义 第六部分互动研讨与考试




ISO27001认证控制要求 文章导读:表 A.1 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A.5 方针 A.5.1 信息方针 目标:依据业务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管理指导并支 持信息。 A.5.1.1 信 息 方针 文件 信 息 方针 的评审 控制... 表 A.1 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A.5 方针 A.5.1 信息方针 目标:依据业务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管理指导并支持信息。 A.5.1.1 信 息 方针 文件 信 息 方针 的评审 控制措施 信息方针文件应由管理者批准、发布并传达给所有员工和外部相 关方。 A.5.1.2 控制措施 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或当重大变化发生时进行信息方针评审,以 确保它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A.6 信息组织 A.6.1 内部组织 目标:在组织内管理信息 A.6.1.1 信息的管 理承诺 信息协调 控制措施 管理者应通过清晰的说明、可证实的承诺、明确的信息职责分配 及确认,来积极支持组织内的。 A.6.1.2 控制措施 信息活动应由来自组织不同部门并具备相关角色和工作职责的 代表进行协调。 A.6.1.3 A.6.1.4 A.6.1.5 信息职责 的分配 信息处理设施 的授权过程 保密性协议 控制措施 所有的信息职责应予以清晰地定义。 控制措施 新信息处理设施应定义和实施一个管理授权过程。 控制措施 应识别并定期评审反映组织信息保护需要的保密性或不泄露协议的 要求。 A.6.1.6 A.6.1.7 A.6.1.8 与政府部门的 联系 与特定利益团 体的联系 信息的独 立评审 控制措施 应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适当联系。 控制措施 应保持与特定利益团体、其他专家组和专业协会的适当联系。 控制措施 组织管理信息的方法及其实施(例如信息的控制目标、控制 措施、策略、过程和程序)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独立评审, 当安 全实施发生重大变化时,也要进行独立评审。 A.6.2 外部各方 目标:保持组织的被外部各方访问、处理、管理或与外部进行通信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 A.6.2.1 与外部 各方相 关风险的识别 处理与顾客有 关的问题 控制措施 应识别涉及外部各方业务过程中组织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风险, 并在允许访问前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 A.6.2.2 控制措施 应在允许顾客访问组织信息或资产之前处理所有确定的要求。 A.6.2.3 处理第三方协 议中的问 题 控制措施 涉及访问、处理或管理组织的信息或信息处理设施以及与之通信的第 三方协议,或在信息处理设施中增加产品或服务的第三方协议, 应涵 盖所有相关的要求。 A.7 资产管理 A.7.1 对资产负责 目标:实现和保持对组织资产的适当保护。 A.7.1.1 A.7.1.2 资产清单 资产责任人 控制措施 应清晰的识别所有资产,编制并维护所有重要资产的清单。 控制措施 与信息处理设施有关的所有信息和资产应由组织的指定部门或人员 1 承担责任 。 A.7.1.3 资 产 的 合 格 使 控制措施 用 与信息处理设施有关的信息和资产使用允许规则应被确定、形成文件 并加以实施。 A.7.2 信息分类 目标:确保信息受到适当级别的保护。 A.7.2.1 A.7.2.2 分类指南 信息的标记和 处理 控制措施 信息应按照它对组织的价值、法律要求、敏感性和关键性予以分类。 控制措施 应按照组织所采纳的分类机制建立和实施一组合适的信息标记和处 理程序。 A.8 人力资源 2 A.8.1 任用 之前 目标:确保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理解其职责、考虑对其承担的角色是适合的,以降 低设 施被窃、欺诈和误用的风险。 A.8.1.1 角色和职责 控制措施 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应按照组织的信息 方针定义并形成文件。 A.8.1.2 审查 控制措施 关于所有任用的候选者、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的背景验证检查应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对应的业务要求、被访问信息的 类别 和察觉的风险来执行。 A.8.1.3 任用条款和条 件 控制措施 作为他们合同义务的一部分,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应同意 并签署他们的任用合同的条款和条件,这些条款和条件要声明他 们和 组织的信息职责。 A.8.2 任用中 目标:确保所有的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知悉信息威胁和利害关系、他们的职责和义 务、并准备好在其 正常工作过程中支持组织的方针,以减少人为过失的风险。 1 解释:术语“责任人”是被认可,具有控制生产、开发、保持、使用和资产的个人或实体。术语“责 任人”不指实际上对资产具 有财产权的人。 2 解释:这里的“任用”意指以下不同的情形:人员任用(暂时的或长期的) 、工作角色的指定、工作角色 的变化 、合同的分配及所有这些安排的终止。 A.8.2.1 管理职责 控制措施 管理者应要求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按照组织已建立的方针 策略和程序对尽心尽力。 A.8.2.2 信息意识、 控制措施 教育和培训 组织的所有雇员,适当时,包括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应受到与 其工作职能相关的适当 的意识培训和组织方针策略及程序的定期更 新培训。 纪律处理过程 A.8.2.3 控制措施 对于违规的雇员,应有一个正式的纪律处理过程。 A.8.3 任用的终止或变化 目标:确保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以一个规范的方式退出一个组织或改变其任用关系。 A.8.3.1 A.8.3.2 终止职责 资产的归还 控制措施 任用终止或任用变化的职责应清晰的定义和分配。 控制措施 所有的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在终止任用、合同或协议时, 应归还他们使用的所有组织资产。 A.8.3.3 撤销访问权 控制措施 所有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访问权 应在任用、合同或协议终止时删除,或在变化时调整。 A.9 物理和环境 A.9.1 区域 目标:防止对组织场所和信息的未授权物理访问、损坏和干扰。 A.9.1.1 物理边界 控制措施 应使用边界 (诸如墙、 卡控制的入口或有人管理的接待台等屏障) 来保护包含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区域。 A.9.1.2 物理入口控制 控制措施 区域应由适合的入口控制所保护,以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允许 访问。 A.9.1.3 办公室、 房间和 控制措施 设 施 的 安 全 保 应为办公室、房间和设施设计并采取物理措施。 护 外部和环境威 胁的防 护 在区域工 作 A.9.1.4 控制措施 为防止火灾、洪水、地震、爆炸、社会动荡和其他形式的自然或人为 灾难引起的破坏,应设计和采取物理保护措施。 A.9.1.5 A.9.1.6 控制措施 应设计和运用用于区域工作的物理保护和指南。 公共访问、 交接 控制措施 区 访问点(例如交接区)和未授权人员可进入办公场所的其他点应加以 控制,如果可能,要与信息 处理设施隔离,以避免未授权访问。 A.9.2 设备 目标:防止资产的丢失、损坏、失窃或危及资产以及组织活动的中断。 A.9.2.1 设备安置和保 护 控制措施 应安置或保护设备,以减少由环境威胁和危险所造成的各种风险以及 未授权访问的机会。 A.9.2.2 支持性设施 控制措施 应保护设备使其免于由支持性设施的失效而引起的电源故障和其他 中断。 A.9.2.3 布缆 控制措施 应保证传输数据或支持信息服务的电源布缆和通信布缆免受窃听或 损坏。 A.9.2.4 A.9.2.5 设备维护 控制措施 设备应予以正确地维护,以确保其持续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组 织 场 所 外 的 控制措施 设备 应对组织场所的设备采取措施,要考虑工作在组织场所以外的不 同风险。 设备的 处 置或再利用 资产的移动 A.9.2.6 控制措施 包含储存介质的设备的所有项目应进行检查,以确保在销毁之前,任 何敏感信息和注册软件已被删除或重写。 A.9.2.7 控制措施 设备、信息或软件在授权之前不应带出组织场所。 A.10 通信和操作管理 A.10.1 操作程序和职责 目标:确保正确、的操作信息处理设施。 A.10.1.1 A.10.1.2 A.10.1.3 文件化 的操作 程序 变更管理 责任分割 控制措施 操作程序应形成文件、保持并对所有需要的用户可用。 控制措施 对信息处理设施和系统的变更应加以控制。 控制措施 各类责任及职责范围应加以分割,以降低未授权或无意识的修改或者 不当使用组织资产的机会。 A.10.1.4 开发、测试和 运行设施分离 控制措施 开发、测试和运行设施应分离,以减少未授权访问或改变运行系统的 风险。 A.10.2 第三方服务交付管理 目标:实施和保持符合第三方服务交付协议的信息和服务交付的适当水准。 A.10.2.1 服务交付 控制措施 应确保第三方实施、运行和保持包含在第三方服务交付协议中的 控制措施、服务定义和交付水准。 A.10.2.2 第三方服务的 监视和评审 第三方服务的 变更管理 控制措施 应定期监视和评审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报告和记录,审核也应定期 执行。 A.10.2.3 控制措施 应管理服务提供的变更,包括保持和改进现有的信息方针策略、 程序和控制措施,要考虑业务系统和涉及过程的关键程度及风险 的再 评估。 A.10.3 系统规划和验收 目标:将系统失效的风险降至小。 A.10.3.1 容量管理 控制措施 资源的使用应加以监视、调整,并应作出对于未来容量要求的预测, 以确保拥有所需的系统性能。 A.10.3.2 系统验收 控制措施 应建立对新信息系统、升级及新版本的验收准则,并且在开发中和验 收前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测试。 A.10.4 防范恶意和移动代码 目标:保护软件和信息的完整性。 A.10.4.1 控制恶意代码 控制措施 应实施恶意代码的监测、和恢复的控制措施,以及适当的提高用 户意识的程序。 A.10.4.2 控制移动代码 控制措施 当授权使用移动代码时,其配置应确保授权的移动代码按照清晰定义 的策略运行,应阻止执行未授权的移动代码。 A.10.5 备份 目标:保持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完整性及可用性。 A.10.5.1 信息备份 控制措施 应按照已设的备份策略,定期备份和测试信息和软件。 A.10.6 网络管理 目标:确保网络中信息的性并保护支持性的基础设 施。 A.10.6.1 网络控制 控制措施 应充分管理和控制网络,以防止威胁的发生,维护系统和使用网络的 应用程序的,包括传输中的信息。 A.10.6.2 网络服务的安 全 控制措施 特性、服务级别以及所有网络服务的管理要求应予以确定并包括 在所有网络服务协议中,无论这些服务是由内部提供的还是外包 的。 A.10.7 介质处置 目标:防止资产遭受未授权泄露、修改、移动或销毁以及业务活动的中断。 A.10.7.1 A.10.7.2 A.10.7.3 可移动 介质的 管理 介质的处置 信息处理程序 控制措施 应有适当的可移动介质的管理程序。 控制措施 不再需要的介质,应使用正式的程序可靠并地处置。 控制措施 应建立信息的处理及存储程序,以防止信息的未授权的泄漏或不当使 用。 A.10.7.4 系统文件 控制措施 应保护系统文件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 A.10.8 信息的交换 目标:保持组织内信息和软件交换及与外部组织信息和软件交换的。 A.10.8.1 信息交换策略 和程序 控制措施 应有正式的交换策略、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护通过使用各种类型通 信设施的信息交换。 A.10.8.2 A.10.8.3 交换协议 运输中的物理 介质 电子消息发送 业务信息系统 控制措施 应建立组织与外部团体交换信息和软件的协议。 控制措施 包含信息的介质在组织的物理边界以外运送时,应防止未授权的访 问、不当使用或毁坏。 A.10.8.4 A.10.8.5 控制措施 包含在电子消息发送中的信息应给予适当的保护。 控制措施 应建立并实施策略和程序,以保护与业务信息系统互联相关的信息。 A.10.9 电子商务服务 目标:确保电子商务服务的及其使用。 A.10.9.1 电子商务 控制措施 包含在使用公共网络的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应受保护,以防止欺诈活 动、合同争议和未授权的泄露和修改。 A.10.9.2 在线交易 控制措施 包含在在线交易中的信息应受保护,以防止不完全传输、错误路由、 未授权的消息篡改、未授权的泄露、未授权的消息复制或重放。 A.10.9.3 公共可用信息 控制措施 在公共可用系统中可用信息的完整性应受保护,以防止未授权的修 改。 A.10.10 监视 目标:检测未经授权的信息处理活动。 A.10.10.1 审核日志 控制措施 应产生记录用户活动、异常和信息事态的审核日志,并要保持一 个已设的周期以支持将来的调查和访问控制监视。 A.10.10.2 A.10.10.3 监视系统的使 用 日志信息的保 护 管理员和操作 员日志 故障日志 时钟同步 控制措施 应建立信息处理设施的监视使用程序,监视活动的结果要经常评审。 控制措施 记录日志的设施和日志信息应加以保护,以防止篡改和未授权的访 问。 A.10.10.4 A.10.10.5 A.10.10.6 控制措施 系统管理员和系统操作员活动应记入日志。 控制措施 故障应被记录、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控制措施 一个组织或域内的所有相关信息处理设施的时钟应使用已设的 时间源进行同步。 A.11 访问控制 A.11.1 访问控制的业务要求 目标:控制对信息的访问。 A.11.1.1 访问控制策略 控制措施 访问控制策略应建立、形成文件,并基于业务和访问的要求进行 评审。 A.11.2 用户访问管理 目标:确保授权用户访问信息系统,并防止未授权的访问。 A.11.2.1 用户注册 控制措施 应有正式的用户注册及注销程序,来授权和撤销对所有信息系统及服 务的访问。 A.11.2.2 A.11.2.3 A.11.2.4 特殊权限管理 用户口令管理 用户访问权的 复查 控制措施 应限制和控制特殊权限的分配及使用。 控制措施 应通过正式的管理过程控制口令的分配。 控制措施 管理者应定期使用正式过程对用户的访问权进行复查。 A.11.3 用户职责 目标:防止未授权用户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访问、危害或窃取。 A.11.3.1 A.11.3.2 A.11.3.3 口令使用 无人 值守的用 户设备 清空桌面和屏 幕策略 控制措施 应要求用户在选择及使用口令时,遵循良好的习惯。 控制措施 用户应确保无人值守的用户设备有适当的保护。 控制措施 应采取清空桌面上文件、可移动存储介质的策略和清空信息处理设施 屏幕的策略。 A.11.4 网络访问控制 目标:防止对网络服务的未授权访问。 A.11.4.1 A.11.4.2 A.11.4.3 A.11.4.4 A.11.4.5 A.11.4.6 使用网络 服务 的策略 外部连接的用 户鉴别 网络上的设备 标识 远程诊断和配 置端口的保护 网络隔离 网络连接控制 控制措施 用户应仅能访问已获专门授权使用的服务。 控制措施 应使用适当的鉴别方法以控制远程用户的访问。 控制措施 应考虑自动设备标识,将其作为鉴别特定位置和设备连接的方法。 控制措施 对于诊断和配置端口的物理和逻辑访问应加以控制。 控制措施 应在网络中隔离信息服务、用户及信息系统。 控制措施 对于共享的网络,特别是越过组织边界的网络,用户的联网能力应按 照访问控制策略和业务应用要求加以限制(见 11.1)。 A.11.4.7 网络路由控制 控制措施 应在网络中实施路由控制,以确保计算机连接和信息流不违反业务应 用的访问控制策略。 A.11.5 操作系统访问控制 目标:防止对操作系统的未授权访问。 A.11.5.1 A.11.5.2 登录程序 用户标识和鉴 别 控制措施 访问操作系统应通过登录程序加以控制。 控制措施 所有用户应有 的、 其个人使用的标识符(用户 ID),应选择 一种适当的鉴别技术证实用户所宣称的身份。 A.11.5.3 A.11.5.4 口令管理系统 系统实用工具 的使用 会话超时 联机时间的限 定 控制措施 口令管理系统应是交互式的,并应确保优质的口令。 控制措施 可能超越系统和应用程序控制的实用工具的使用应加以限制并严格 控制。 A.11.5.5 A.11.5.6 控制措施 不活动会话应在一个设定的休止期后关闭。 控制措施 应使用联机时间的限制,为高风险应用程序提供额外的。 A.11.6 应用和信息访问控制 目标:防止对应用系统中信息的未授权访问。 A.11.6.1 信息访问限制 控制措施 用户和支持人员对信息和应用系统功能的访问应依照已确定的访问 控制策略加以限制。 A.11.6.2 敏感系统隔离 控制措施 敏感系统应有专用的(隔离的)运算环境。 A.11.7 移动计算和远程工作 目标:确保使用可移动计算和远程工作设施时的信息。 A.11.7.1 移动计算和通 信 远程工作 控制措施 应有正式策略并且采用适当的措施,以防范使用移动计算和通信 设施时所造成的风险。 A.11.7.2 控制措施 应为远程工作活动开发和实施策略、操作计划和程序。 A.12 信息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 A.12.1 信息系统的要求 目标:确保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12.1.1 要 求分析 和说明 控制措施 在新的信息系统或增强已有信息系统的业务要求陈述中,应规定对安 全控制措施的要求。 A.12.2 应用中的正确处理 目标:防止应用系统中的信息的错误、遗失、未授权的修改及误用。 A.12.2.1 A.12.2.2 输入数据验证 内部处理的控 制 消息完整性 控制措施 输入应用系统的数据应加以验证,以确保数据是正确且恰当的。 控制措施 验证检查应整合到应用中,以检查由于处理的错误或故意的行为造成 的信息的讹误。 A.12.2.3 控制措施 应用中的确保真实性和保护消息完整性的要求应得到识别,适当的控 制措施也应得到识别并实施。 A.12.2.4 输出数据验证 控制措施 从应用系统输出的数据应加以验证,以确保对所存储信息的处理是正 确的且适于环境的。 A.12.3 密码控制 目标:通过密码方法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或完整性。 A.12.3.1 A.12.3.2 使用密码控制 的策略 密钥管理 控制措施 应开发和实施使用密码控制措施来保护信息的策略。 控制措施 应有密钥管理以支持组织使用密码技术。 A.12.4 系统文件的 目标:确保系统文件的 A.12.4.1 A.12.4.2 A.12.4.3 运行软件的控 制 系统测试数据 的保护 控制措施 应有程序来控制在运行系统上安装软件。 控制措施 测试数据应认真地加以选择、保护和控制。 对 程 序 源 代 码 控制措施 的访问控制 应限制访问程序源代码。 A.12.5 开发和支持过程中的 目标:维护应用系统软件和信 息的。 A.12.5.1 变更控制程序 控制措施 应使用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控制变更的实施。 A.12.5.2 操作系统变更 后应用的技术 评审 软件包变更的 限制 信息泄露 外包软件开发 控制措施 当操作系统发生变更后,应对业务的关键应用进行评审和测试,以确 保对组织的运行和没有负面影响。 A.12.5.3 控制措施 应对软件包的修改进行劝阻,限制必要的变更,且对所有的变更加以 严格控制。 A.12.5.4 A.12.5.5 控制措施 应防止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控制措施 组织应管理和监视外包软件的开发。 A.12.6 技术脆弱性管理 目标:降低利用公布的技术脆弱性导致的风险。 A.12.6.1 技 术 脆 弱 性 的 控制措施 应及时得到现用信 息系统技术脆弱性的信息,评价组织对这些脆弱性 控制 的暴露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相关的风险。 A.13 信息事件管 理 A.13.1 报告信息事态和弱点 目标:确保与信息系统有关的信息事态和弱点能够以某种方式传达,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 A.13.1.1 A.13.1.2 报告信息 事态 报告弱点 控制措施 信息事态应该尽可能快地通过适当的管理渠道进行报告。 控制措施 应要求信息系统和服务的所有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记录并 报告他们观察到的或怀疑的任何系统或服务的弱点。 A.13.2 信息事件和改进的管理 目标:确保采用一致和有效的方法对信息事件进行管理。 A.13.2.1 职责和程序 控制措施 应建立管理职责和程序,以确保能对信息事件做出快速、有效和 有序的响应。 A.13.2.2 A.13.2.3 对信息事 件的总结 证据的收集 控制措施 应有一套机制量化和监视信息事件的类型、数量和代价。 控制措施 当一个信息事件涉及到诉讼(民事的或刑事的),需要进一步对 个人或组织进行起诉时,应收集、保留和呈递证据,以使证据符 合相 关诉讼管辖权。 A.14 业务连续性管理 A.14.1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信息方面 目标:防止业务活动中断,保护关键业务过程免受信息系统重大失误 或灾难的影响,并确保它们的 及时恢复。 A.14.1.1 业务连续性管 理过程中包含 的信息 业务连续性和 风险评估 制定和实施 包 含信息的 连续性计划 业务连续性计 划框架 测试、维护和 再评估业务连 续性计划 控制措施 应为贯穿于组织的业务连续性开发和保持一个管理过程,以解决组织 的业务连续性所需的信息要求。 A.14.1.2 控制措施 应识别能引起业务过程中断的事态,这种中断发生的概率和影响,以 及它们对信息所造成的后果。 A.14.1.3 控制措施 应制定和实施计划来保持或恢复运行,以在关键业务过程中断或失败 后能够在要求的水平和时间内确保信息的可用性。 A.14.1.4 控制措施 应保持一个 的业务连续性计划框架,以确保所有计划是一致的, 能够协调地解决信息要求,并为测试和维护确定优先级。 A.14.1.5 控制措施 业务连续性计划应定期测试和更新,以确保其及时性和有效性。 A.15 符合性 A.15.1 符合法律要求 目标:避免违反任何法律、法令、法规或合同义务,以及任何要求。 A.15.1.1 可用法律的 识 别 控制措施 对每一个信息系统和组织而言,所有相关的法令、法规和合同要求, 以及为满足这些要求组织所采用的方法,应加以明确地定义、形 成文 件并保持更新。 A.15.1.2 知 识 产 权 (IPR) 保护组织的记 录 数据保护和个 人信息的隐私 控制措施 应实施适当的程序,以确保在使用具有知识产权的材料和具有所有权 的软件产品时,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的要求。 A.15.1.3 控制措施 应防止重要的记录遗失、毁坏和伪造,以满足法令、法规、合同和业 务的要求。 A.15.1.4 控制措施 应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的要求,确保数据保护和隐私。 A.15.1.5 A.15.1.6 防止滥用信息 处理设施 密码控制措施 的规则 控制措施 应禁止用户使用信息处理设施用于未授权的目的。 控制措施 使用密码控制措施应遵从相关的协议、法律和法规。 A.15.2 符合策略和标准以及技术符合性 目标:确保系统符合组织的策略及标准。 A.15.2.1 符合策略 和标准 技术符 合性检 查 控制措施 管理人员应确保在其职责范围内的所有程序被正确地执行,以确 保符合策略及标准。 A.15.2.2 控制措施 信息系统应被定期检查是否符合实施标准。 A.15.3 信息系统审核考虑 目标:将信息系统审核过程的有效性 化,干扰小化。 A.15.3.1 信息系统审核 控制措施 信息系统 审核 工具的保护 控 制措施 涉及对运行系统检查的审核要求和活动,应谨慎地加以规划并取得批 准,以便小化造成业务过程中断的风险。 A.15.3.2 控制措施 对于信息系统审核工具的访问应加以保护,以防止任何可能的滥用或 损害。



房地产ISO9001:2008认证已成为房地产业的新潮流。房地产业企业明显的体现在认证通过以前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相对说比较正常和良好(否则也难以通过审核),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以后,一些企业便产生了松懈思想,从而放宽了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维持和监督力度,呈现出种种滑坡现象。有的通过了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房地产企业在竣工工程验收时,反而有合格率下降的现象,这显然是不正常的。由此,有足够理由怀疑这些房地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持续的有效性。显然,这种情况对那些房地产企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影响也是颇具危害性的。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施工场所分散并且流动性较大,人员波动也比较大,因此,实施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相对说难度也比较大一些,从而致使少数房地产企业在运行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上存有较多纰漏。然而,诚如 ISO9000:2008 标准所指出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城,不论其提供何种类别的产品。 1 管理者重视,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   房地产企业在获得认证后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正常运行的前提,是得到 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的重视和支持。譬如,有的房地产企业在认证后,组织机构就由于各种原因“散架”了,质量员(或质检员)也进行调动,换上了不甚熟悉质量管理或检验业务的人员(按要求应经培训和考核合格)。众所周知,组织机构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保证,失去了合适组织机构的支撑,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势必成为一句空话。有了 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的重视和支持,类似这种组织机构随意“散架”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也就能得到一定保证。实际上,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各样问题或情况,因此,需要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机制,客观地说,这种机制的权威协调者非 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莫属。   ISO9001:2008 标准对质量目标的要求之一是“可测量的”。某公司的质量目标为:“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 ,创文明标化工地 3 项,合同履约率 ,交付后满意率 ”。这个质量目标当然也有缺陷:一是缺少管理性过程的质量目标。二是先进性方面尚有不足。但是,它有一个 的优点就是“可测量的”。有的房地产企业的质量目标中有这么一条“创建 (或精品)工程”,但 (或精品)工程的标准或条件是什么?数量又是多少?比较笼统无法衡量。也有的房地产企业其质量目标为“争达行业先进水平”,同样衡量不了,企业的质量目标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具体目标。同时,浙江景华公司的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和科室,这样才能保证其实现。实际上一个企业质量目标实现得如何,反过来也显示出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和有效。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标准”。 2 不断提高全员对 ISO9000 标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水平   众所周知,技术资料、人员因素、机械设备、环境条件、规章制度等各项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要素之中,人员因素是重要的,因为任何事情总要依靠人员来操作和执行。对房地产企业内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及顶目经理在认证后应再培训,再培训的主要内容为 ISO9000:2008 族标准,房地产业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等,由上级建设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授课。   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他们的再培训工作。主要培训和学习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房地产业法律法规等,在可能条件下还可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进行学习和交流,以提高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可由获得内审员资格的中层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授课,也可以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指导。由于行业关系,房地产企业的特殊工种(有的还有一定危险性)比较多,所以,这些工种的人员必须经培训持证上岗。   关于内审员的再学习,应组织内审员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内审员的培训教程,相互交流内审中的经验和体会。内审员的数量要和本公司的规模相适应,否则应增加内审员的人数(需经质量管理体系认可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并获证)。请质量管理专家进行 ISO9000 族标准的培训和学习,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以促进本公司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的提高。 3 强化内审,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事实上,ISO9000 认证之后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不可能是完善的,它还需要在运行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充实。如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中,发现质量手册中的一些条款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一些程序文件的条款在执行和操作时也会发生许多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因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实施若干时间后要进行修订和换版是很正常的事(即使短期内不改版,但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增删页中适时填写更新情况也属必要)。至于因为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的修订,势必导致相关原始记录表式的一定更改。其次,由于顾客申诉或意见反馈,房地产业市场新的信息,内部、外部质量审核发现的问题及相应纠正和措施等,均可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需要完善和改进。从某种意义上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时充实、改进和更新正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维持和完善中的“寒暑表”。   强化内审是促进房地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不竭的动力,在可能的条件下内审结果也可作为企业内部职能和责任考核的奖惩依据。一般地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审,但为了促使质量管理体系更好运行(或某些企业因于行业的特殊性),也可每年进行二次或两年进行三次内审。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内审,那么这次内审必须包括 ISO9000 标准全部要素和所有部门;如果每年两次内审,那么有一次内审可以是 ISO9000 标准部分要素和若干部门。对于内审中的不合格项的纠正或措施,必须进行有效跟踪和记录。实践表明,强化内审,严于督查,可以有效克服和机构内部的惰性,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自觉性,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有利于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4 加强管理评审,重视测量仪器设备的检定工作   管理评审是由 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主持的对房地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态(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持续有效性如何)的审核。管理评审可以是例行性的,如和内审一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在发现问题(如外审或内审中发现不符合项、客户的投诉、竣工工程质量验收中发生较大不合格、施工生产中发生较大质量事故等)之后即时进行。对于例行性的管理评审,如果内审已包括 ISO9000 标准全部要素和所有部门,那么管理评审时限于时间和精力,也可选择 ISO9000 标准部分要素和部门进行;否则必须按 ISO9000 标准全部要素和部门进行(亦算是对内审的一种补偿)。对于有针对性的管理评审,则其审核计划应围绕问题所涉及的要素和部门进行制订,以便做到“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管理评审, 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可以加深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态的了解,这对于解决各部门协调等问题颇有益处,也可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更加有效地运行。   就房地产企业的实际状况而言,测量仪器设备的数量相对企业规模来说比较少,所以,往往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在 ISO9000 认证之前由于标准有要求,因此,房地产企业都能将测量仪器送法定计量机构进行检定,但认证之后不少房地产企业一怕麻烦二图省钱,常常不再严格执行测量仪器的周期检定工作。数年前本地一家市政工程公司在道路施工中,由于一台水准仪多年未检引起失准,因此,导致施工路面纵向坡度超标而返工,既贻误了工期也造成了经济损失。浙江景华公司则一贯重视测量仪器的年检和设备完好率工作,从而使施工生产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ISO9001:2008 标准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含有 2 方面的要求:一是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二是确定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同时,对测量设备提出了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规定。浙江景华公司对 ISO9001:2008 标准关于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的要求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在企业的质量活动中很好地贯彻实施。这是因为认识到量值的溯源性,是 ISO9000 认证之后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标志。




点击查看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

DCMM认证价格透明,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专业从事DCMM认证价格透明,联系人:宋经理,电话:13871607487、18926043348,QQ:2158148601,发货地:光明新区公明街道风景北路鑫安文化大厦,以下是DCMM认证价格透明的详细页面。